7月11日,中國共產黨韶關市武江區第十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召開,會議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武江重點工作。今天(7月31日),武江區委書記張廣暉在接受武江區新媒體中心采訪時表示,在新的起點上,武江將搶抓發展、開好新局,加快建設高品質中心城區,打造高標準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,奮力開創武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。
主持人
如何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創造武江新優勢,開創武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?
張廣暉
從上半年來看,我們認真抓發展、開新局,堅持實體經濟為本、制造業當家,堅持“項目為王” 發展理念,大力實施“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”,扎實做好穩增長、強產業、優環境、美城鄉、促改革、謀創新、惠民生、保穩定等工作,市場預期明顯改善,武江的發展潛力進一步顯現。今年上半年,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.0%,招商引資新簽約項目41個,簽約項目合同投資額55.17億元,新開工項目18個,文旅行業復蘇明顯,消費正在迅速回升,傳遞出了很多積極信號。
中共韶關市武江區委十屆四次全會的召開,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武江重點工作,我們結合武江實際找準突破口,著力激活改革、開放、創新“三大動力”,在“十大新突破”中找準發力方向,努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創造武江新優勢,奮力開創武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。一是立足北部生態發展區定位,推進綠美生態建設,保護綠美生態環境,發揮綠美生態效益,不斷繪好綠美武江生態畫卷;二是打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攻堅戰,堅持開展招商引資“一把手”工程,發揮項目建設“壓艙石”作用,打造營商環境“金名片”效應,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;三是大力推進“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”,差異化培育特色產業,建設高品質中心城區,打造高標準城鄉融合示范區,高水平建設和美鄉村,進一步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;四是加快建設新時代文化強區,凝聚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,釋放傳統與現代文化交融活力,繁榮發展特色文化產業,努力交出精神文明建設優異答卷;五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,大力破解民生難題,織牢民生兜底保障網,高水平建設平安武江,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;六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,堅持科學理論引領,一體建強黨組織陣地,建設高素質干部人才隊伍,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,為武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證。
主持人
作為韶關市中心城區和城鄉融合發展省級試點,武江區如何加快建設高品質中心城區,打造高標準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?
張廣暉
提升中心城區品質是適應城市發展新形勢、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。今年,武江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聚焦人民群眾需求,圍繞實現城市面貌提檔升級、公共服務提質增效、城市管理提標擴面,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品質,擦亮民生保障成色,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、獲得感。一是實現城市面貌提檔升級,穩步推進浩業中心、俊盈時代廣場、冷水坑原食品機械廠“三舊”改造、二拖廠“三舊”改造等一批城市項目建設,加快推進44個老舊小區改造及背街小巷提升,扶持君臨新天地、富康廣場、摩爾城等商業綜合體提質發展。二是實現公共服務提質增效,進一步完善路網、管網建設,積極擴建新建公共智慧停車場,擴大教育、醫療、康養等優質公共資源供給,吸引更多人到武江生活、在武江發展。三是實現城市管理提標擴面,全面提升“規范+柔性”執法服務水平,積極推進城市管理力量下沉,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加強智慧城市管理,推廣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樁報裝“武江方案”,不斷增強城市綜合管理能力。
我們堅持新發展理念,統籌城鄉融合發展,堅持系統謀劃、重點突破、局部示范,打造高標準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。一方面強化鄉鎮聯城帶村功能,提升龍歸鎮作為武江區高質量發展副中心的承載能力,構建鎮域服務圈、生活圈、商業圈;全面改善圩鎮人居環境,加強圩鎮建筑風貌管控,持續推進“三清三拆三整治”,因地制宜打造美麗圩鎮。另一方面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省級試點建設,推廣武江區“村改居”成功經驗,暢通城鄉人才、產品、資本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通道,讓城市和農村這兩個差別性地域空間,發展為交錯相融、功能互補、利益協調、和諧共生的地域共同體,努力為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提供武江答案。
主持人
今天,武江新媒體中心正式掛牌成立,是武江區宣傳領域的一件喜事,那么您認為如何發揮好新聞輿論宣傳優勢,凝聚推動武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?
張廣暉
新聞宣傳是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內容,武江區委、區政府高度重視新聞宣傳工作,始終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,堅持正確政治方向,把握正確輿論導向,以更寬廣的視角、更豐富的傳播形式,發出最強武江聲音、講好最精彩武江故事、展現魅力武江形象。
在“人人都有麥克風”的網絡時代,“流量就是人心”,宣傳文化工作做實了就是生產力、做強了就是競爭力,做好新時代新聞宣傳工作至關重要,不僅需要宣傳工作者創作出接地氣、聚靈氣的優秀作品,還要會說、更要說好,把好聲音、正能量傳播出去,讓主流聲音更好地進入互聯網主陣地。成立武江新媒體中心,就是要改變傳統的新聞宣傳模式,創新新聞創作方法手段,有效地運用新媒體形式,搶占“高流量”陣地,更深入地把武江的好經驗、好做法挖掘出來、報道出去,在全社會凝聚武江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合力。
武江新媒體中心要以掛牌成立為新起點,探索構建有武江特色的新聞宣傳創作、生產、傳播機制,積極搶占互聯網、微信、視頻等宣傳文化主陣地,增強新聞輿論的傳播力、引導力、影響力、公信力;要圍繞區委、區政府中心工作,聚焦時事熱點、社會問題,精心策劃重大主題報道、典型報道等,將宣傳文化工作的獨特優勢,轉化為武江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優勢。全區新聞宣傳工作者要學習新知識、運用新媒體、掌握新技術,不斷增強“四力”,練就從事新聞輿論工作的“十八般武藝”,同時要樹立“精品意識”,以“匠心精神”推出更多聚民心、強信心、暖人心、筑同心的精品力作,以精品佳作講好故事,為加快建設高品質中心城區、打造高標準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凝聚強大力量,為武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輿論支持。
(區委宣傳部 神子良)